4月的杭州,天朗气清。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与Aldo Bakker的对谈,在一个小院里进行;采访间隙,他微微仰头,看着竹叶在微风中摆动,而他亦轻轻摇着腿,悠闲、惬意,与江南的诗意融为一体。
荷兰国宝级设计师/艺术家 Aldo Bakker
过往人生,这位荷兰设计师/艺术家拥有很多标签——大师之子、设计鬼才、国宝级……他有得天独厚的家世与才华,同时,他也是“规则”的挑战者,不为功能所束缚,不被时间所左右,在失控中寻求永恒。
对立与统一,在Aldo Bakker这里完美契合,形成整体。没有进行正统艺术学习,作品却被世界级画廊争相收藏;不追逐于功能,却探索出一条独辟蹊径的美学之路。他的作品保有强烈主观意志,却处处彰显着柔和姿态;他的思考里时时透着锋利,却有着近乎柔软的细腻观察;他无法接受常规设计教育,却成为了学校里的设计老师……独特性,不再是其设计的表达,更成为贯穿其人生的价值符号。
专访Aldo Bakker(来源:网易设计)
天才的纯净
他像《指环王》里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优雅而纯净,充满智慧,却又很简单。
He is like Legola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elegant and pure, full of wisdom, yet simple.
“纯净。”这是陈旻对Aldo Bakker的第一印象。
2003年,neooold新开物创始人陈旻前往荷兰设计界最高学府——埃因霍芬设计学院学习,第一次见到Aldo Bakker,“他像《指环王》里的精灵王子,优雅而纯净,充满智慧,却又很简单。”谈起自己的老师兼好友,陈旻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neooold新开物创始人 陈旻
时隔五年,neooold新开物「大师驻地计划」全新启动。作为该项目首期特邀设计师,Aldo Bakker再次来到中国;陈旻为其安排了紧密的行程,纵跨大半个中国,从泉州、台州、杭州到北京……由南至北,深度探访多个工艺发源地,以进行人文采风、匠人交流以及特定制造业产地寻访等系列研究和挖掘工作,从而助力手工艺当代化的开拓与启新。
Aldo Bakker品味中国茶文化
谈起行程中的见闻,无论是精美的石雕、精湛的刺绣、精细的竹编,还是丰富的美食烹饪技法,都令Aldo Bakker为其深深着迷,“它们每一样都以其独特的形式打动着我,尤其是我们沿途所领略的美食,即使你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但当你去品尝时,它依旧能够瞬间将你带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处。”
不受控的本质
如果执迷于控制,就会失去品质。
If you give into that control,you give into an enormous amount of quality.
他说,他热爱烹饪,但从不遵循食谱,只做当下想要吃的食物,尝试让色彩和气味即兴发挥,再不断去调试。他说,传统工艺与设计彼此需要,但当脑海中的想法与画面被赋予实体时,这就是一场实验。尝试,是Aldo Bakker生活的底色。
Slow Motion慢动作系列作品
从16岁画第一张设计稿、制作第一只香槟杯开始,“创造美丽的东西、让其有空间表达的方式”成为Aldo Bakker一直在尝试做得事情, "功能"之外,还意味着要让使用者意识到美,让他们感到惊奇,“我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尤其是当我意识到我的创作不需要太考虑功能时,我的创作就会更加自由。”
Aldo Bakker作品个展: Specific Objects,展览现场
从2021年开始, 与neooold新开物合作的 “The Filigree Craft Collection 花丝食器”系列、非遗漆雕作品等陆续于设计上海现场展出,金属、陶瓷、大漆等传统材质和工艺也被Aldo Bakker以多样化地形式运用到创作中,更是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的认知。
The Filigree Craft Collection 花丝食器系列
Flower Hill花丘
细数Aldo Bakker的作品,无论是金箔打造的Flower Hill花丘、黄金花丝编织的The Filigree Craft Collection花丝食器、还是陶瓷生产的Nose Series鼻子、Water Carafe 躺平水器、Oil Can油罐,抑或是金属制作的Salt Cellar 盐匙、木匠手作的Maple Bench 枫木长凳等,总是从千篇一律的功能性创作中突围而出。“传统工艺与设计彼此需要。它们同样关乎对单一事物的深度认知,对材料、技艺的透彻理解,再结合创作共同探索可能性,于是双方形成一种需求关系,充满灵活性。” Aldo Bakker说道。
Water Carafe 躺平水器
时间里的永恒
人们常常低估‘时间’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性。
I think often time is underestimated as a compon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成就永恒。
2019年,一场名为“Slow Motion”(慢动作)的家具展于纽约展出,现场呈现了Aldo Bakker包括凳子、桌子和器皿在内的10件全新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跳出传统功能范畴,被策展人称之为“真正的时间”。当然,历经时间的淬炼,多年后再一次回顾那些作品,依旧经久不衰;Bakker说,这是一场心灵的沉静,放慢生活才能感受到这些作品的意义。
“Slow Motion”(慢动作)纽约展览
“人们常常低估时间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性,我们可能过于热衷或急切地想要达成成果,却不了解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焦点过多放于画廊里陈列的成品、商店里的商品,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它们诞生的过程,从工作室到展陈空间的那一段旅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沉淀。”以大漆艺术为例,漆艺家从漆树中收集漆液,通过反复裱布、调色、刮灰、打磨等多道工序后自然阴干一段时间,大漆自然硬化后遂以成型。,“人们只见其艳丽的色泽,却不了解其来源,不知道需要耗费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去反复上漆、层层打磨,方才成就其瑰丽外表。”
Aldo Bakker的中国非遗雕漆作品(展示于2024年设计上海)
在其设计的Urushi 系列中,他将大漆艺术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借由形式去引导人们去关注材料的新的用途和体验,从而引发对事物的观察与深层次探索。而谈及AI对时间的冲击,Aldo Bakker 更强调亲身感受的意义,“正如我们强调new-old,历久弥新,历史的积淀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将新与旧进行结合,在传承中一步步去革新。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感知自然、真实的实践,才能用时间去创造更好、更有质量的东西。”
2000年,一场时间紧迫下完成的个展,令Aldo Bakker一度陷入创作焦虑,甚至创意枯竭。至此,他意识到时间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当化学反应没有了之后,一切都是徒劳。” 在其看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去筛选真正值得专注的内容,舍弃次要的信息,将时间投入在关键事物上,新世界自会开启。
Aldo Bakker与neooold新开物一同探访中国传统工艺
作为一名设计师,Aldo Bakker始终将“不妥协”视为自己对设计的坚持;而作为一名教师,相较于学会技巧,他更希望教育自己的学生在时间的轨迹中去理解这份职业,沉浸式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学会如何去自我表达。
以下为采访精选:
记者:这是您第一次来杭州吗,对杭州的印象是?
Aldo Bakker: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风景优美,自然迷人;我也去到了很多非常棒的地方,简直不能更完美了。
记者:此行有哪些传统手工艺会让您印象比较深刻?
Aldo Bakker:整个行程非常紧凑,我确实见识到了很多工艺,每一样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打动着我:首先参观了一家石雕工厂,看到了不少中国本土的、极富特点的的天然石材,与欧洲的主流石材相比别具一格,而我也有一件作品正在委托他们用本土石材加工,我希望看到我的作品和本土材料互动,这让我很开心。我们还去了一间丝绸刺绣工坊,看到了非常精美的刺绣作品,令我深深着迷。之后我们又去了解了竹编、木雕工艺。当然,远不止于此,我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这些见闻。
此外,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美食的艺术,它像一条绵延不绝的文化长线,深深贯穿在此行当中。
记者:您如何看待传统工艺与设计的结合?
Aldo Bakker:我认为它们彼此需要,当设计师脑海中的想法与画面被赋予实体时,接下来就是一场来回打磨的实践。当你设计时,你不会考虑打样次数,只想探究作品的意义。当设计稿交到工匠手中,他会如何看待与理解这件作品、如何应用材料与技艺做最合适的诠释?这就需要在同设计师充分讨论后反复打样,共同去探索可能性。于是,双方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样品的形式也可以商量着来。虽然产品一旦进入量产阶段,无论是可复制的设计产品,还是进入美术馆的收藏级艺术品,多多少少会面临一些生产工艺上的局限。但最初艺术家与匠人之间的这番对话,是一种磨合认知、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我常说,匠人与艺术家,彼此需要。
记者:您持续多年研究“时间”这个主题,您如何看待工艺、材质、题材与时间的关系?
Aldo Bakker:人们常常低估时间要素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性,我们可能过于热衷或急切地想要达成成果,却不了解它将带来什么,现在焦点过多集中于画廊里陈列的成品、商店里的商品,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它们诞生的过程,从工作室到展陈空间的那一段旅程,而这段旅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沉淀,我需要时间消化那些触动我的事物,无法即刻转化为创作,因此需要时间酝酿。
当我将构思和设计交给制作匠人时,他们同样需要时间理解和消化,正因为如此,我倾向长期合作,这样至少他们懂我的追求,我也明白他们的能力。就比如精美的大漆工艺,从漆树提取原料,这材料令我着迷,总想进一步探索,理解它的美;但还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接纳这种材料及其特性的环境,因为人们只见其艳丽的色泽与光泽、哑光等其他质感,却不了解其来源,不知道需要耗时半年甚至一年制作、需反复上漆、层层打磨,方才成就这般瑰丽表面,这层美丽的皮肤会呼吸,会颤动。如此复杂,确实需要时间去观察事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确实很难去筛选真正值得专注的内容,舍弃次要的信息,关键在于时间投入,那么一扇新的门自然会打开。
记者:科技加速发展,您如何看待AI对于时间的影响?
Aldo Bakker:AI或许会加速进程,但我视其为人类的工具,而非独立存在。我们应当警惕,如果人类过度依赖AI的便利,这会模糊我们对事物本源的认知,我们终究是自然生命体,而AI对此并无兴趣。
与此同时,AI时代,人类一方面追求现进的科技,另一方面又呼吁保护宝贵的传统。就像我们通过neooold新开物项目去试图搭建传统与现代之桥,正说明了二者相互需要,有些传统并没有改变太多,某些永恒的价值历久弥新。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呼声始终存在,人们渴望了解工艺的历史、却又缺乏耐心,追求即时成果,这就形成了悖论。创作一件作品需要调动全部感官,这是感官认知的过程,才能断言“这就是我认为最好的样式”,甘愿耗时、确立标准、精准控制,若是一味执迷于速成,就会牺牲品质。
结合你上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我们才是活在当下的真实人类,应该更多去感知自然,感知真实的实践,才能够用时间去创造出更好、更有质量、为下一代创造价值的艺术。
记者:回看您过往的设计发展经历,您会将其总结为哪几个阶段吗?
Aldo Bakker:这是一条连续的道路,我一直认为我想创造美好的物件。我从16岁开始设计第一只香槟杯,尽管它并不完美,但对我而言,这个起点十分重要。
最开始时,我是想做一些功能性产品的,这是我当时的实践目标,但后来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我渐渐意识到我应当把重点放在美学观念的表达上。所以后期我的作品并不太具有实用的功能性,他们好似有机的生命体,甚至好比用户家中的一员,可以长伴左右。
记者:您被誉为“天才”,您的作品也被众多顶级国际艺术机构和设计爱好者收藏,您在创作时,会有“妥协”的时候吗?
Aldo Bakker:不不不,我从不妥协。我对待创作非常严谨,而且我的身体很诚实,如果我为了客户的要求而妥协,那它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全身都不舒服。我宁愿不去交付,也不愿意去交付自己不满意的作品。
记者:您会有创作灵感停顿、或者焦虑的时候吗?如何去度过这一阶段?
Aldo Bakker:2000年时,我曾在阿姆斯特丹举办过一次个展,在那里承办个展曾是我的梦想;但因项目时间紧迫,在后半程时,因压力导致的焦虑令我的创作极大受阻,那种感觉非常糟糕,我为此甚至感到恐惧,但是因为展览时间又迫在眉睫,因此我强迫自己去完成。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创作就陷入了一种瘫痪状态,用了好久来修复疗愈。那次经历给了我一堂宝贵的人生一课——时间对于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那之后,对于过于紧急、过于强势的项目,我都会果断拒绝。
记者:您没有接受设计学院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成为了一名老师,并持续教学16年,是什么促使您去做这样一件事?您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会更侧重于哪些方面?
Aldo Bakker:创作,这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它必须来自一种冲动,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忠于初心,也忠于自己输出的结果。如果你不能保持初心,因外力而摇摆,那么这个创作也已经不属于你了。而这,就是教学中的困难之处。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一点,同时给予有安全感的、舒适区的环境让其成长、成熟,才能帮助他们扎下坚定的信念,对艺术有更广泛而深刻的理解。
教学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说传授技巧很难,而是真正理解这个职业,更多的是你如何换位思考,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教会他们怎么理解“对作品忠诚”。设计师首先要去拥抱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你作为一个原创者,怎么样去学会自我表达。
相关知识
客厅装修的误区,速度收好!
客厅装修的28个误区,赶紧收好!
客厅装修的常见错误 今后一定要避免!
客厅装修的这28个误区,你造吗?
客厅中的王者-缅花沙发
客厅角落超强收纳方法,你需要吗?!
客厅不在大小,关键要有创意
【装修小知识】大户型客厅装修设计
客厅做吊顶好还是不做吊顶好
震撼客厅“海洋馆”,皇家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