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装修大全
菜单
首页 > 客厅资讯 >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客厅装修大全 2020-06-22 12:23

  虽然疫情的阴霾没有彻底结束,但莫干山路上的M50创意园区并不冷清。6月20日午后,TREE ART艺术空间的手作陶艺活动开始了,到访这里的陶艺小白爱好者们,跟着王树辉老师的指导,专注地开始这段难得的创作体验。

  陶艺走入日常生活

  连日来我们已多次在树艺术空间举行“陶艺走入日常生活”的陶艺艺术生活讲座和体验活动。这段时期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陶艺家王树辉,这位此前频繁往返上海和景德镇工作室的资深景漂,也十分难得连续几个月都宅在上海一边授课,一边搞创作。

  第一次来到TREE ART树艺术空间的人,都会被每一个别致有趣的大小陶瓷作品吸引眼球,然后忍不住想落座大板桌前,一边喝茶看鱼,一边好好感受这个这个兼具了现代潮流文化符号、传统陶艺元素以及东方古典底蕴的奇妙天地。

  当初从景德镇陶艺学院毕业后来到上海任教。到2004年又入驻了M50,创办TREE ART个人艺术空间,王老师从此开始了景德镇和上海的双城生活。

  双城生活

  最近两年里,王树辉老师都保持“一城待一周”的节奏频率。按照他本人的原话来说,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人就会松懈下来,特别是在景德镇的慢节奏里,待时间长了,人会变懒。所以按周制定工作计划,是合理而且比较高效的。

  待在上海的时间里,他会多走多看,多琢磨创意,进行作品前段的思考阶段,直至完成图纸。“时时刻刻都需要感知新的东西。创作不是凭空能出来的,多看才能多思考,才能跟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

  待在景德镇的时候,他主要进入创作的实操制作阶段。等晚上工作告一段落,王老师会和来到景德镇的新老朋友们聚一聚,海阔天空的聊艺术生活的一切。

  “你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来到景德镇,诗人、设计师、建筑师、画家以及茶商等等。在如今“非遗”被大力提倡的环境中,景德镇作为手工业重镇,来到这里的人能看到足够多的作品,也很容易获得有价值的体验”。

  双城生活的节奏,给予王树辉很好的创作阶段分区。“如果只是待在景德镇,天天可能只会想着怎么制作。在上海的艺术园区里多逛逛多思考,就会想着怎么和雕塑装置等更多艺术形态相结合”。

  无意识萌芽

  两地迥异的艺术氛围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充盈着王树辉的灵感和对艺术的理解。这样的日常创作状态,萌芽在王树辉的童年时代。

  记忆里的父亲母亲,都有过从事创意匠人的工作经历。

  母亲曾是裁缝,设计服装,手工制作服装,很小的时候,王树辉就帮着妈妈一起画设计服装的图纸;

  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拜过两位师父,一位是木匠师父,一位是摄影老师。然后70年代就拥有了一台日本理光相机。王树辉现在还记得父亲在家里做家具的场景,“大衣柜什么的,都有雕花,就看着爸爸用凿子一点点雕琢成形。到了今天,家里还在用五十多年前父亲做过的东北松家具和东北蒲草沙发”,质量杠杠的。

  王树辉还提到去年女儿去日本演出,旅程中也总是随手拍各种和陶瓷有关的物件给他看。“问她为什么就拍陶瓷的东西,不拍其他种类,女儿说她也不知道,下意识就拍了”。

  这样“无意识的艺术熏陶”,正在王树辉的家族里传承下去。

  说到饺子系列的最初萌芽,也跟童年的除夕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家里有店铺,除夕大半天时间还在看铺子。要到傍晚以后,客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一家人才开始匆匆忙忙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时间太赶了,家里小孩也参与一起包饺子”,所以“饺子”是从无意识的时候开始,深植在王树辉的生命印记中的。后来的“饺子”系列诞生,与其说是标新立异的灵光乍现,不如说是对“环境无意识熏陶”后,自然而然诞生于手边的感知延续。

  而今的“饺子”系列,不仅是王树辉的个人标签,也成为了他在陶瓷艺术圈鲜明的符号,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艺术展上。

  材质的表达

  在王树辉看来,“多看多做,无意识中感知的艺术”是积累艺术修养和培育灵感的最佳渠道。

  但旁观者看来,这所谓的“无意识”状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和艺术直觉呢?

  在高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创作生涯里,王树辉更将这种“无意识活在创作土壤”的生活方式坚持到底。

  大一的时候,常常跟着大二大三的学长一起玩陶瓷,做手工。

  大学毕业后,他一直跟比他大近十年的学长交流创作,尽量靠拢比年龄阅历更高远的意识视野。再加上双城生活不断推进并保持创作的良性周期运转,“饺子”的诞生以及后续一系列以饺子作为创意元素而创作的装置作品,就这样循序问世了。

  “艺术创作,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多,最怕固定模式。现在来说,绘画元素只是配合(个人作品)造型。”在王树辉看来,陶瓷本身门类很多,“不可能每一类都去做。总要有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领域去深入。保留材质感觉,改变制式进行创作”。对于创作来说,“每种材质都有适合它的表现方式。现在做陶瓷为主,那就尽量创作适合陶瓷特性的作品。比如金属、玻璃的质感,就不如陶瓷饺子更贴切。但以后也许会用金属材质,用水饺的符号,表达适合那些材质的创作”。

  艺术破壁寻常生活

  大部分普通人,如何通过艺术提升生活的品质?

  对于这个问题,王树辉的建议非常务实。“一定要多看多接触。不只从一个方面,而是要很多方面。包括美学概念,方法论和太多切入点,博物馆就是一个学习的很好的地方。只有经常看,才能更了解美学的东西。然后带着美学的认知,回头感知看的东西。就像美食家吃得多了,自然懂得鉴赏食材和厨艺的高低。陶瓷艺术也是这样。多把玩陶瓷物件,从最便宜的物品入手了解,就像两个杯子,一个50块,一个100块,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去触摸观察,对比差异;然后再拿100块的杯子和1000块的杯子,对比观察……渐渐的就会能看懂更多的东西”。

  接下来,王树辉正在酝酿的作品系列,是“宋画”元素和“围棋棋谱”元素的装置。但作品的问世时间,现在无法预知。“一个单独作品拿出来没意思,整个系列才能表达得比较充分。现在才刚开始着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多个变量。比如第一个到第十个是差不多的,但到了第十一个,变成了另外一类东西。可能做着做着,积累之后,想法就发生了变化”。

  艺术就是这样,破壁寻常的生活,让普通人看到蕴藏于寻常中的关联和真意。让我们再次祝福王树辉老师,亦如生命之树系列作品的寓意,今后的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相关知识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专访陈庆纲:布局艺术创意领域的融媒体时代
云上厦门石材展丨对话浪漫手艺人与务实艺术家
在通往自然与艺术路上,金意陶做了一次巧妙探索
明源云采购专访Léwin雷盎艺术智能:被众多豪宅青睐的秘诀
走进孙华锋工作室 独家探访设计师的工作世界
升华陶瓷明星人物专访 | 王林:敢拼敢闯,才是赢家!
《戴蓓会客厅》第16期|书法怪侠王冬龄 当艺术绘入日常
建筑| 镜面里的艺术,陶艺家的展示廊
空间陶艺宣言

网址: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http://www.ketingzhuangxiu.com/news-view-id-33111.html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